跳到主要內容
:::
:::

議題融入教學 / 議題融入:消費教育_等價的交換

等價的交換

1、活動方式

    以「排」為單位,採合作學習的方式,針對同學協商後提出的二手物品(價值三百元以內),企畫出一份廣告文宣。然後以A3紙張(一張為限)呈現廣告內容,不得將物品明白表示或告知,然後給予各組一至三分鐘的口頭宣傳,最後以各排的標價、及願意購買作結。(請各排將欲販售的物品帶至現場)

 

2、內容

    針對欲販售的物品作文字語言上的宣傳,以「暢銷」為原則。而口頭宣傳乃加強火力推銷之用。

 

言在此而意在彼,指桑罵槐的曲筆(因阿諛或有所畏懼而不能據事實直書)

世上欺人(違背誠信原則)的人不少,只有我一個嗎?

 

一、寫作背景、內容大要與寫作技巧

 

    當時一方面由於言論不自由,只好運用以小見大的影射方式;另一方面這種託物言志或借喻以諷的寓言,更可以引導讀者思考,擴大想像的空間,以達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。

本文為寓言性雜文,藉賣柑者之言,諷刺元朝末年,文臣武將的庸碌、無能。此篇以觀物憤世之心,剖析物理人事,言覈而辯,說明世之為欺者,「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」,諷寓之意不言而喻。全文分三段,首段記敘賣果者善藏柑,而柑中乾若敗絮;次段為全文主旨所在,記敘賣柑者言,所謂世皆「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」,非獨賣柑者;諷刺當時官員庸碌無能,欺世盜譽的情況。末段記敘聽者默然無以應,似默認賣柑者所抨擊的現象句句屬實。文中直指「今子是之不察,而以察吾柑」,用以說明人見樹不見林之盲點,時至今日,仍可發人深省。

表面上作者反對賣柑著的作為,實際上卻非常認同賣柑者狀似強詞奪理之辯解。作者藉賣柑者為其欺人行徑的自辯,隱藏諷世意涵。文中議論柑的外表與實質是手段,以此旁敲側擊官僚的「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」才是目的。

鮮明的形象(故事)+犀利簡潔的說理(點明寓意)=隱含諷諭(用委婉的語言暗示、勸告或指責)的寓言體雜文。

徒有外表的柑=è佩掛兵符、坐虎皮交椅上的武將和頭戴高帽子、拖著長紳帶的文官

    揭露:當時社會存在的政治問題「濫官舞國法,致亂有其因」

對比:

反襯:

反問-「明知故問,不求答案」這種修辭技巧,能加強文章氣勢

 

二、元末劉基(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)「前知五百年、後知五百年」

1、自幼性情奇邁,神智過人,四五時就讀四書五經,有神童之譽。由父親啟蒙識字,十分好學。據說

閱讀速度極快,可以「七行俱下」。著名的理學家鄭復初對劉基的父親贊揚說:「您的祖先積德深厚,

庇陰了後代子孫;這個孩子如此出眾,將來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門楣。」元順帝元統元年(1333年),

劉基到京城大都參加會試,高中明經科進士。

2、擔任江西瑞州府高安縣的縣丞。處理地方事務的原則是「嚴而有惠愛」,能體恤民情,但不寬宥違法

的行為;對於發姦摘伏,更是不避強權。因此地方豪對他恨之入骨。

3、至正十二年(1352年)朝廷起用他為江浙省元帥府都事,主要任務是幫助當地政府平定浙東一帶的

盜賊,特別以方國珍為對象。至正二十年(1360年),被朱元璋請至應天(今南京),任謀臣,展現一

個成功兵法家的才能。劉基陳「時務十八策」,協助朱元璋從群雄爭奪地盤戰爭,提高到為爭取帝王

之業的戰略,助其翦除群雄,北伐中原,成為明朝重要開國功臣,明太祖稱他為「吾之子房」,事必

諮詢。

4、棄官歸隱,著《郁離子》十八篇以諷世。作者以開國元勛,留心經濟,藻鑒群倫;功業文章,兩俱

不朽,與宋濂並稱一代文宗,後人編有《誠意伯文集》。詩作一反元末纖麗詩風,或反映現實關懷民

生疾苦;或清新自然具有江南民歌情調;抒寫懷抱則蒼涼感慨。

5、劉基感染了風寒,朱元璋知道了之後,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。御醫開了藥方,他照單抓藥回來

煎服用,覺得肚子裡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,讓他十分痛苦。

6、對次子劉璟說:「為政的要領在寬柔與剛猛循環相濟。如今朝廷最必須做的,是在位者盡量修養道德,

法律則應該盡量簡要。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則,以道德感化群眾,效果一定比刑罰要好,影響也

比較深遠,一旦部屬或百姓犯錯,也較能以仁厚的胸懷為對方設身處地的著想,所裁定的刑罰也必

定能夠達到公平服人,和警惕人改過自新的目的;而法律若能盡量簡要,讓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,

便可以避免人民動輒得咎無所適從,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優良形象,如此一來,上天

便會更加佑我朝永命萬年。」又繼續說道:「本來我想寫一篇詳細的遺表,向皇上貢獻我最後的心意

與所學,但胡惟庸還在,寫了也是枉然。不過,等胡惟庸敗了,皇上必定會想起我,會向你們詢問

我臨終的遺言,那時你們再將我這番話向皇上密奏吧!」最後於四月十六卒于故里,享年六十五歲。

六月,葬於鄉中夏中之原。

6、孔明妙算劉伯溫、燒餅歌

 

三、國學常識

1、請詳讀國文講義p65寓言簡介、郁離子簡介、寓言名篇

2、請詳讀國文講義p69劉基名句的翻譯

3、寓言勃興的社會原因:政治紊亂,時君世主爭相求賢、龍顏難測,委婉以託、人民不滿時政,遂以

寓言抒發。

4、孫武

5、吳起

6、伊尹:(前1648年前1549年),名摯.因為其母親為侁民,在伊水住居,以為氏。伊尹為中國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右相之意。他本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隸。他陪嫁到商湯那裡,為商湯廚師。伊尹有遠大抱負,不甘作奴隸,於是利用向商湯進食機會向商湯分析天下形勢。商湯很欣賞他,便取消了伊尹奴隸身份,並提拔他為宰相前1600年,他輔助商湯滅夏朝,商朝建立。他任丞相期間,整頓吏治,洞察民情,使商朝初年經濟比較繁榮,政治比較清明。

太甲即位時昏庸無能,他軟硬皆施,把太甲流放到達三年之久,並攝政管治國家。直到太甲後悔了,才把他迎回復辟執政,使太甲變成了一位聖君。不過,另一本史書《竹書紀年》對此卻有不同的描述:伊尹放逐太甲後,自立為王,7年後,太甲潛回殺掉篡位的伊尹,並改立伊尹的兒子伊陟伊奮繼承伊家[3]。根據出土的甲骨文顯示,直至商朝末年,商朝仍然堅持對伊尹的祭祀,因此《竹書紀年》的記載有可疑之處。

伊尹歷事商朝商湯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五十餘年,為商朝立下汗馬功勞。沃丁八年(前1549年),伊尹逝世,終年100歲。沃丁以天子之禮把伊尹安葬在商湯陵寢旁,以表彰他對商朝做出的偉大貢獻。伊尹終年活了100歲,也有人說是99歲,至今還是以100歲來標示。

7、皋陶:又作咎陶、咎繇(發音同前),是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賢臣。傳說中生於堯帝統治的時候,曾經被任命為掌管刑法的「理官」,以正直聞名天下。他還被奉為中國司法鼻祖。

    傳說皋陶還使用一種叫獬豸的怪獸來決獄。獬豸類似羊,但只有一隻角。據說它很有靈性,有分辨曲直、確認罪犯的本領。皋陶判決有疑時,便將這種神異的動物放出來,如果那人有罪,獬豸就會頂觸,無罪則否。史書上說皋陶為大理,天下無虐刑、無冤獄,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懼,紛紛逃離,至使天下太平。舜帝極為欣賞皋陶的成績,便把他封於皋。

 

8、東方朔:漢武帝時,朔上書自薦,言:「臣朔年二十二,長九尺三寸,目若懸珠,齒若編貝,勇若孟賁,捷若慶忌,廉若鮑叔,信若尾生,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。」遂詔拜為郎,後任常侍郎、太中大夫等職。古代隱士,多避世於深山,而他卻自稱避世於朝廷。

他博學多才,對當時的政治局勢有自己的觀點,「時觀察顏色,直言切諫」,但因性格詼諧,滑稽多智,常在武帝面前談笑,被漢武帝視為倡優之類人物,始終不得重用。於是東方朔寫有《答客難》、《非有先生論》抒發不滿。其中賦體散文《答客難》是其代表作,開了賦體文學的新領域。楊雄的《解嘲》和班固有《答客戲》,都是由《答客難》的形式發展來的。《漢書·藝文志》著錄「《東方朔》二十篇」。東方朔亦著有《神異經》。

據史記的說法,東方朔將死之際,以《詩經》「營營青蠅,止於蕃。愷悌君子,無信讒言。讒言罔極,交亂四國」之句上諫,希望漢武帝能遠離小人,阻退讒言。之後不久東方朔去世,後人評價其行為正是「鳥之將死,其鳴也哀;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」的寫照。

 

四、增加實力練習:寓言的旨意

A邯鄲學步

相傳戰國時期,燕國有個人到趙國的都城邯鄲,看到趙國人走路姿勢很美,就跟著學。結果不但沒有學好,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掉了,便爬著回去。典出莊子˙秋水。後用來比喻仿效他人,未能成就,反而失卻自己本來的面目。

B楚王好細腰

上位者的喜好會影響下位者,風氣便是如此產生的

C不食嗟來食

 

D野人獻曝

 

E刻舟求劍

 

F 工之僑為琴

 

G齊桓公好紫服

 

H鷸蚌相爭

 

I種樹郭橐駝傳

 

 

 

 

罹難知安樂

從前有一個國王和一個波斯奴隸同坐一船。那奴隸從來沒有見過海洋,也沒有嘗過坐船的苦。他一路哭哭啼啼,戰栗不已。大家百般安慰他,他仍繼續哭鬧。

國王被他擾得不能安靜,大家始終想不出辦法來。 船上有一位哲學家說道:“您若許我一試,我可以使他安靜下來。”國王說道:“這真是功德無量。”哲學家立刻叫人把那奴隸抛到海裏去,他沈浮了幾次,人們才抓住他的頭髮把他拖到船邊。他連忙用雙手緊緊地抱著船舵,人們才把他拖到船上。他上船以後,坐在一個角落裏,不再作聲。

對哲學家的這個主意,國王很爲贊許,便開口問道:“你這辦法,奧妙何在?”哲學家說:“原先他不知道滅頂的痛苦,便想不到穩坐船上的可貴。大凡一個人「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」”

 

 

智慧和權力

埃及某貴人有兩個兒子。一個研究學問;一個追求富貴。後來,一個成爲當代的博士;一個作了埃及王。

這富貴騰達的兒子很輕視他那有學問的兄弟。他說:“我作了國王,你却依然一無所有。”那博士回答說:“兄弟!我當感謝至尊至貴的真主,給了我這樣大的恩惠。因爲,我得到的是先知的遺産——智慧;你得到的是法老歐和哈瑪留傳下來的埃及。” 「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」

 

 

 

 

農夫和毒蜘蛛

農夫正在菜園裏松土,突然從土疙瘩後面跳出一隻很大的毒蜘蛛。“多麽可怕的蜘蛛!”農夫嚇得驚叫一聲,跳到一邊去。

“誰敢動動我,我就咬死誰!”毒蜘蛛舞動著長爪子,威脅農夫,還發出噝噝怪叫。毒蜘蛛又向前爬了幾步,張開大嘴做出咬人的凶相,說:“蠢農夫,你要聽明白,只要被我咬一口,你就會有死的危險。你先是在痛苦中抽搐,接著在極度痛苦中咽氣!走開,別靠近我,否則,你要倒大黴!”

農夫心裏清楚,這是毒蜘蛛裝腔作勢,這個小東西過高地估計了自己。農夫向後退了一步,運足了氣力,光著脚丫子狠命地踩著蜘蛛,一邊說:“你嘴上講得挺嚇人,實際上又怎麽樣呢?我這個泥巴腿子倒要領教領教,看你能不能咬死我!”毒蜘蛛被踩死了。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息,仍然狠命地在農夫的大脚掌上咬了一口。不知是農夫深信蜘蛛的威脅只不過是吹牛,還是因爲脚掌長滿了厚厚的老繭,他除了感到輕輕一蜇之外,沒有任何別的感覺。 「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」

 

 

 

五、閱讀測驗

1.楚王謂田鳩曰:「墨子者,顯學也,其身體則可,其言多而不辯,何也?」曰:「昔秦伯嫁其女於晉公子,為之飾裝從,衣文之媵七十人。至晉,晉人愛其妾,而賤公女。此可謂善嫁妾,而未可謂善嫁女也。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,為木蘭之櫝,薰以桂椒,綴以珠玉,飾以玫瑰,輯以翡翠。鄭人買其櫝,而還其珠。此可謂善賣櫝矣,未可謂善鬻珠也。今世之談也,皆道辯說文辭之言,人主覽其文,而忘其用。墨子之說,傳先王之道,論聖人之言,以宣告人。若辯其辭,則恐人懷其文,忘其用,直以文害用也。此與楚人鬻珠,秦伯嫁女同類,故其言多不辯。」(《韓非子‧外儲說左上》)
(    )(1)本則故事為哪一個成語的語源? (A)鷸蚌相爭 (B)買櫝還珠 (C)削足適履 (D)愛屋及烏。
(    )(2)本文所用的寓言主旨為何? (A)炫耀自己的長處並不會使缺點消失 (B)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稟賦,每個人都應該學習接納自己的短處,發揮自己的長處 (C)無論做什麼事,過與不及都是一樣的不合標準 (D)諷刺捨本逐末、本末倒置的人。
(    )(3)「其言多而不辯」意謂: (A)他講的話很多,但不動聽 (B)他的贅語很多,而且不符合辯論的道理 (C)他話多卻又不喜歡跟人爭辯 (D)他的言論繁多卻不加以辨證。
(    )(4)下列選項中,何者詞性與「衣文之媵七十人」之「衣」字相同? (A)皆「道」辯說文辭之言 (B)墨子者,「顯」學也 (C)鄭人買其「櫝」,而還其珠 (D)則恐

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
跳至網頁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