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:::
:::

創意教學 / 范進中舉_卡謬【瘟疫】:『貧窮已經顯示出比恐懼更有鞭策力!』

 

儒林外史范進中舉.doc

卡謬【瘟疫】:『貧窮已經顯示出比恐懼更有鞭策力!』

『尤其是由於這種工作的危險性能夠獲得高酬。』

建議欣賞電影:三個傻瓜(書名:Five point someone):專注追求卓越,成功自然追著你跑。

 

丹 米爾曼【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】:『光有知識還不夠,知識沒有心。再多的知識也不能滋養或支撐你的心靈,他永遠也無法帶給你終極的幸福或平靜……生命必須採正確的行動,才能讓知識活過來。』

 

歐文  亞隆【叔本華的眼淚】:『有才能的人可以達到別人無法達到的目標,但天才可以達到別人無法看到的目標……有才能的人會被當代的需求召喚,並能滿足這些需求,但他們的成就很會消逝,到下一代已不復存在。但是天才能照亮當代,就好像慧星進入星球的軌道…他無法按照文化常軌行進;正好相反,他的成就遠超過當代。』

 

Q1: 孟子曰:『有天爵者,有人爵者.仁義忠信,樂善不倦,此天爵也;公卿大夫,此人爵也.古之人, 修其天爵,而人爵從之.今之人,修其天爵,以要人爵.既得人爵,而棄其天爵,則惑之甚者也,終亦必亡而已矣.』(孟子 告子章),試問,讀書至今,所求為何?若功名富貴真如浮雲,究竟,我們為何而堅持?

Q2:請提供一個理想公平正義的選才制度或模式。

 

 一、內容主旨、寫作技巧與寓意

內容:敘述范進五十四歲始獲進學,以「中舉」這件事為主線,巧妙融入周邊人物和事件,藉以反映科舉的醜態、事態的炎涼、人心的扭曲。作者對胡屠戶著墨較多,中舉前、中舉後判若兩人,胡屠戶以傲慢言行、小人勢利嘴臉來看待范進,其時正是當時一般勢利小人看待讀書人的縮影。

 

主旨:刻劃科舉制度下士人沉重的精神負擔,顯示了八股取士對士人精神的禍害,並以胡屠戶及鄉鄰對范進前倨後恭的態度,反映當世社會趨炎附勢,世態炎涼的可恥風氣,進行辛辣的諷刺。

 

序幕 第一段︰寫范進中了秀才,丈人胡屠戶道賀,並教訓了他一頓。

開端 第二段︰寫范進向丈人借旅費應考鄉試,被他痛罵及奚落。後范進瞞著丈人去考試。

發展 寫范進中了鄉試,樂極而瘋的情形

     第三段︰出榜當日,范進因家中沒有糧食,只得拿母雞到市場去賣。同時間,報錄的人亦到達范家報喜,賀范進高中舉人。

     第四段︰鄰居到市集向范進報喜,但他未敢置信。

     第五段︰范進親眼看到喜報後,因歡喜過度而發了瘋。

 高潮 寫胡氏打范進治瘋的經過和結果

      第六段︰眾人商議治理范進的方法,最後建議由胡屠戶掌摑范進以治其瘋。

      第七段︰胡氏在無可奈何之下答允治理范進,但他懼怕報應,不敢下手,於是飲酒壯膽。

      第八段︰胡氏大著膽子下手,掌摑范進,使他清醒起來。

 結束 范進回復正常,丈人及鄰居向他們阿諛奉承,極盡恭維,醜態畢露。

 

寫作技巧: 結構嚴謹,層次分明,按時間順序展開情節,採第三人稱的敘事角度 (全知角度)—從不同角度敘述情節,深入刻劃每一個人物,寫法較靈活—若仔細地劃分,則不難發現全文以范進為主,而胡屠戶、鄰人為賓,母親、妻子再次;刻劃人物生動傳神通過「說話」、「動作」、「外貌」、「心理」等, 對比強烈,加強諷刺效果,再者語言精鍊,筆法細膩,運用口語,通俗生動。

 

作者的寓意:
A從胡屠戶反映的社會現象:a時人以為讀書中舉後,便可由貧轉富。b正如胡屠戶一心想著女婿中了

舉,自己便不用殺豬賣肉,下半世衣食無憂。

B從鄉居反映的社會現象:  a社會上普遍嫌棄貧窮。b范進中舉前,范進母親快要餓死;然而,當范

進一中舉,不但胡屠戶的態度大變,甚至是范進的鄰居,亦因他的高中

而主動地拿出雞、蛋、酒、米來賀喜。
C從范進反映落第文人的辛酸:a范進屢次科舉落第,形成他自輕自賤,逆來順受的卑怯的性格。b胡

屠戶侮辱范進,他只有唯唯連聲,默然忍受。
D范進的性格特點:

1. 熱衷功名

        范進由二十歲開始參加科舉考試,始終名落孫山,到了五十餘歲,才中秀才,接著不胡屠戶的辱罵,母親和妻子挨餓,在同案的資助下,進城參加鄉試,中舉後竟然高興到發了瘋,可見他熱衷功名。

2. 老實忠厚

        范進考中秀才後,胡屠戶仍經常辱罵和嘲笑他,范進仍唯唯諾諾地接受。並對他的道賀表示千恩萬謝。范進中舉後,胡屠戶送來七、八斤肉和四、五千錢,范進也向他拜謝,並從張鄉紳送來的銀兩中封了六兩多給胡屠戶。

3. 怯懦無能

        范進為人,膽小怕事,當丈人胡屠戶將一口唾沬吐在他臉上時,也不敢有任何表示。賣雞時東張西望,不高聲叫賣,只在母雞身上插了一條草標,過了兩個時辰,母雞還賣不出去。

4. 缺乏自信

        范進雖然認為自古無場外的舉人,瞞著家人去考鄉試,但當鄰人告訴他高中時,卻不敢相信,以為鄰人在和他開玩笑,可見他缺乏自信。

 

E胡屠戶的性格特點:

1. 驕傲自大

        范進進學回家,胡屠戶教訓他,說是自己積的德帶挈他的;又教訓范進不可在他和其行家面前裝大。

2. 庸俗勢利

        胡屠戶最初罵范進是「現世寶」、「窮鬼」,歷年以來,累了他很多。范進中舉後便改了口吻,稱他為「賢婿老爺」,說他當初帶眼識人,揀他作女婿,回府路上替他扯了數十次衫尾。

3. 思想迷信

        胡屠戶以為中舉的人都是天上的「文曲星」,范進中舉後,胡屠戶不敢打他,恐怕得罪天上的星宿,會受閰王懲罰,當摑了范進後,又以為菩薩懲罰他,使他的手掌屈不過來。

4. 言行粗鄙

        胡屠戶以屠豬為業,言行粗鄙,當他責備范進時,尖酸刻薄,不顧他的自尊,而且言語粗俗,如罵范進「尖嘴猴腮」,罵范進想中舉人是「癩蝦蟆想喫天鵝屁」,罵范進的母親為「老不死的老娘」,污言穢語,不堪入耳。

 

 

二、文章大好人大怪的吳敬梓

1、過繼的人生:

從小過繼給大伯吳霖起,大伯去世後,上演了一場家財爭奪戰。吳敬梓看到原本道貌岸然、滿口孝

悌慈愛的父執輩、叔伯兄弟,暴露出偽善與搢紳衣冠的內心庸俗,使他體認到現實社會的殘酷面。

2、遷居南京的生活:

移家南京後,自稱秦淮寓客。吳敬梓徜徉在六朝遺蹟之中,吟作頗多。因此,結識了許多意氣相投

的新朋友,擴大了視野。他逐漸看清當時社會的種種弊病,形成了蔑視富貴、孤標脫俗的叛逆性格。

3、儒林外史的材料

不喜歡在八股文中討生活,而喜歡在被世俗鄙視為「雜學」的詩賦詞章上下工夫。此外,他又親眼

目睹無數士子為科舉求官而空耗一生的精力和時光,變成無用之人。這些體驗與見聞都成為他後來

寫作《儒林外史》的素材。他寫自己,也寫人生;批判假、惡、醜,也歌頌真、善、美,在困厄的

境況中,靠著頑強的意志,終於完成這部三十萬字的巨著。把八股社會的真相醜態,窮形盡致的描

寫出來。

4、儒林外史

是一部諷刺科舉制度及制度下士大夫的章回小說,全書五十六回,作者將當代「儒林」見怪不怪的

事件撰寫成前朝歷時百年「史」,讓有心人去觀風俗,知盛衰。

本書序言:「其書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:有心豔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;有倚仗功名富貴而驕人傲人者;有假託無意功名富貴,自以為高,被人看破恥笑者;終乃以辭卻功名富貴,品第最上一層為中流砥柱。」可看出創作主題。

A、結構:1.連環短篇 2.功名富貴 3.時間順序 4.單體多彩

  由於含括十幾個故事,在組織上像自成段落。開端的楔子用王冕的故事,闡明了愛憎的立場,達到敷陳大義、隱括全文的目的;最末用四個市井奇人季遐年、王太、蓋寬、荊元做結,似乎暗示著兩層意思:一是「儒林」中已沒有足以入「外史」者,故取市井中之賢者;二是這些自食其力者的人格已遠較「儒林」為高。這前後兩回畫定了一個範圍,將十幾個故事鑲嵌了進去。全書沒有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,以反科舉功名這一思想線索統攝眾多人物與紛繁的故事。

B、諷刺

儒林外史的諷刺手法有幾個特點:善用客觀筆法;.善於結合諷刺對象的喜劇性和悲劇性;.善於運用對照手法;善於運用誇張手法。

 

三、國學補充包

1、諷刺小說與譴責小說的介紹

諷刺小說:主要是指以貶抑現實的態度和諷刺的表現方法而獨標一幟的小說。廣義的諷刺有兩種:一種是寄寓性諷刺,主要從神魔小說中孕育出來;一是寫實性諷刺,主要從世情小說中孕育出來。狹義的諷刺只指後一種。《儒林外史》將諷刺小說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。在《西游記》、《西游補》、《金瓶梅》等小說中,已有諷刺的成分,但是,往往不是流於插科打諢,就是等同謾罵,還不能說是真正意義的諷刺小說。《儒林外史》足稱諷刺之書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兩方面:一是出於公心。也就是說,它並不是由於個人遭遇,深受科舉之害,或是由於對某個人的不滿,出於憤激之情才寫出的,而是出於公心(社會責任感、憂患意識等),看到了科舉制度的普遍危害和士林的種種丑態,才有這部小說的問世;二是能用比較冷靜、客觀、委婉的手法來寫,從真實可信的細節和語言入手來諷刺,既能感受到作者的憂世之心,同時又可見諷刺之意。

 

譴責小說:中國舊小說的一種。指清末戊戌變法運動失敗后大量出現的以暴露社會黑暗、指摘政治腐敗為主要內容的小說。這類小說,“雖命意在於匡世,似與諷刺小說同倫,而辭氣浮露,筆無藏鋒,甚且過甚其辭,以合時人嗜好,則其度量技術之相去亦遠矣,故別謂之譴責小說”。(魯迅《中國小說史略》)這類小說大都反映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政治要求。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李寶嘉的《官場現形記》、吳沃堯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、劉鶚的《老殘游記》、曾朴的《孽海花》,被稱為“四大譴責小說”。

 

2、科舉制度

明、清時代的讀書人先須參加「童試」,參加者無論年齡大小皆稱「儒童」或「童生」。秀才分三等,成績最好的稱「廩生」,由公家按月發給糧食;其次稱「增生」,不供給糧食,二者皆有一定名額;三是「附生」,即剛入學的附學生員。取得秀才資格的人,才可參加正式科舉

正式科舉分「鄉試」、 「會試」、 「殿試」三級。鄉試每三年在省城舉行一次,稱「大比」。時社會上習稱舉人為「老爺」。范進考中廣東鄉試「第七名亞元」。各省秀才報考和錄取的舉人名額,都有規定。會試則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於禮部舉行。會試放榜二十天後,舉行殿試。

殿試則由皇帝親自主持,分「三甲」錄取,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,第一名稱「狀元」,第二名稱「榜眼」,第三名稱「探花」,合稱「三鼎甲」。二甲賜進士出身,第一名稱「傳臚」。三甲賜同進士出身。考中進士後,即可派任縣太爺,或在京師翰林院供職;可謂名利雙全。以上所提到的「解元」、 「會元」、 「狀元」,即所謂「三元」。

 

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
跳至網頁頂部